陈锋:抓住机遇,乘势前进,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

作者: 时间:2018-04-02 点击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构建“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推动产教融合迈向了新阶段。

充分认识和领会《意见》出台的深远意义

《意见》是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印发的首个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也是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的专门关于产教融合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出台对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升教育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能力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意见》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和明天的青少年学生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新时代教育,一方面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公平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新时代新矛盾新要求,归根结底是要培养新时代的新人,从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的高度确立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意见》正是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教育和人才发展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新时代发展需要,把握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

《意见》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共同构成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要素支撑。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战略,这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石。《意见》立足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型城镇化、制造强国战略,统筹优化教育和产业结构,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最终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意见》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解决产教之间供需关系的矛盾变得更加迫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兴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严重的人才短缺成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随着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出现了传统行业劳动力的大量过剩,随着新工业革命的推进,劳动力结构调整的要求日益迫切。改革的实践证明,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以推进人才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聚焦与就业市场、企业需求、创新创业直接关联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实现了二者之间的有机平衡。

《意见》是推动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方略。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就是建设教育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等一系列强国梦的实现,必然要以建设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强国为基础,建设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强国必须服务各个强国战略。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逻辑。《意见》将产教融合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同时通过发挥高等教育对国家和区域创新中心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切实增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度,清楚地规划出产教融合这条推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路径。

《意见》是对近年来产教融合创新实践的总结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围绕推动产教融合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和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和五中全会都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任务,产教融合逐步上升为国家重大政策。从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到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三部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再到2016年党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直到2017年国务院把出台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措施明确列入年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产教融合一直作为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高频词”“关键词”和“热点词”。《意见》在对近年来产教融合的实践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产教融合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定位,更加重视系统化设计,更加重视从产业侧推动,更加重视制度支持和机制保障。因此,《意见》既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层面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提供指导方案,又为支持它们深化产教融合提供政策依据。

《意见》推动产教融合从创新实践走向制度落地

学习贯彻好《意见》,必须全面把握《意见》的内涵。《意见》充分体现了十九大报告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不仅与前面列出的有关教育、人才领域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相互呼应,也与十八大以来国家关于产业、科技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相互支撑。《意见》分为7个方面,共提出了30项“一揽子”措施。较以往出台的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意见》在总体设计特别是在机制设计层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要准确理解《意见》所体现的全局观和历史观,把握其政策内涵、制度框架、发展方向与导向等核心要义,真正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创新实践走向制度安排的落地。

《意见》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完善了产教融合的体系架构,强化了顶层设计。《意见》强调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等供需对接作用,搭建了“四位一体”的架构;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整个教育体系,即便在高等教育层面,产教融合不仅适用于应用型高校,也适用于研究型大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开展系统化的制度设计,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突出了产教融合在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中的关键作用。

《意见》提出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需求引领。《意见》对接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对于人才供给的迫切需求,重点解决产业发展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不匹配的问题,切实改善人才供给;对接我国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后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提出推动高水平大学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着力提高人才质量;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着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更畅通的就业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意见》针对近几年来在推动产教融合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强化了问题导向。《意见》要求政府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提出了落实财税用地等政策、探索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等措施,解决了如何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的问题;着眼于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在建立价值共同体的基础上,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为“引企入教”改革提供制度保障,解决了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提出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引导学校建立对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解决了学校在发展转变过程中的思想观念问题、路径选择问题和资源配置问题;在强调政府统筹作用和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强化行业组织协调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作用,支持中介组织和服务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相关服务,解决了融合发展的机制问题。

《意见》鼓励基层组织、基层单位的首创精神,注重树立和发挥各类试点的带头示范作用,强化了创新引领。《意见》注重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积极性,实现供需更好地对接和资源更好地配置,建立自我完善、自我升级和演化的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将人才“供给-需求”单向链条,转向“供给-需求-供给”闭环反馈,促进人才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综合运用投资、财税、用地、金融等手段,推动政策和金融创新;在各个层面支持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发挥各方积极性的多元参与机制和多方协同推进的动力机制;鼓励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共享的“互联网+”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

以《意见》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变革

当前,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大方略之一。《意见》的出台,要求我们对于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应仅停留在某个政策或某项工程的层面,而要站在全局性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面向未来变革的核心机制之一,充分意识到深化产教融合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关系整个经济、产业、科技和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其关键是科技和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是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教融合打通了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贯通了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核心要素资源,形成了以价值链为核心的“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贯通”,既是对教育链、人才链的重构,也是对产业链、创新链的重组,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安排。

产教融合是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机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在本质上是要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的问题,这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初心。只有回到这个初心、坚持这个初心,才能全面、科学地回答教育发展新阶段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深化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竞争力的主线,也是建设特色高水平院校的核心机制。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要紧紧依托“大舰战略”,打破原有的思维固化、时空局限、围墙封闭、学科藩蓠、要素分割和技术碎化,不断提高综合运用政府财政、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教师、学生、校友、专家、企业家)、科技、产业、社区、金融、国际合作等资源的能力。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应对科技革命加速的关键一招。新科技革命、新工业革命迅猛推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乃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迅速革新。新科技革命对人才培养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劳动力供给结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迅速加以变革。但更加重要的是,科技进步速度加快的这一事实本身就对传统教育模式、传统知识生产模式、传统创新转化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新型科技企业与大学的边界正变得日益模糊,工业化时代所形成的大学在社会经济中的中心地位已经受到动摇,跨界融合创新成为变革趋势。面对这一重大变革,唯有创新才有出路。我们必须在科技革命加速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来思考国家创新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并在这一体系下思考企业、科研院校、大学和高职院校的关系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流程的更新再造。应对这一挑战,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就是答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创新发展就是答案。

产教融合也是推动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变革的发动、传动机制。我们正处于教育深刻变革的时代,这场变革的本质是教育从工业文明时代的形态向后工业文明时代的形态转变。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来讲,是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从四维时空到高维时空,从有限学习方式向无限学习方式等等的革命性转变,由此将带来学校的组织方式、分布形态、空间结构、编成结构、治理结构包括底层基础架构的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产教融合将会建立一个新的机制,将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的变革及时导入到教育改革过程中。当代技术革命的革命性在于,无论是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还是人工智能,不仅意味着要发展新的学科、专业,还意味着这些新技术将会与大多数学科专业融合,更意味着这些新技术也是建构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的基础。

搭建国家级产教融合服务平台

《意见》的出台为我们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当下的关键,是要加快推进《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国家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支撑机构,将建设国家级的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作为重点,积极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对《意见》的学习与宣传。围绕深化产教融合,开展系列专题研修与培训,解读并宣传《意见》精神;充分挖掘产教融合典型经验和案例,推动产教融合模式和机制创新;继续办好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和“一带一路”产教融合与企业国际化发展论坛;积极营造全社会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

二是搭建国家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平台。深化“放管服”下管理服务模式创新,配合教育部、发改委搭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产教融合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产教全要素的精准对接提供技术服务;系统开展产教融合金融服务的产品库、工具箱和服务菜单的设计,建设产教融合金融服务平台。

三是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企业相关研究。配合发改委、教育部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行业企业建设的探索,为构建产教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典型案例和研究支撑;积极扩大试点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引导更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创新生态。

四是推动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实验项目向深度发展。继续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对ICT、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已有产教融合引领性项目进行深化和演化,构筑协同创新网络;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快速布局,构建更大生态、更多协同、更深融合的新模式,抓住智能社会的历史性机遇,为世界应对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提供中国方案。

五是启动智慧学习工场和长城计划的多层次试点。面向未来教育形态变革,启动智慧学习工场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园区、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的多层次试点,为深化产教融合和适应新技术革命提供新的基础架构;实施服务实体经济的长城计划,建立长城工匠标准体系,开展长城工匠认证,为造就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大批岗位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服务平台。

六是启动应用型高校(含职业院校)课程综合改革实验。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供应链的改革日益紧迫。要通过课程综合改革,树立新时代新课程理念,推动应用型高校、职业院校加快应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机制建构新的课程发展模式,引导师资结构调整和教师素质整体提升,使产教融合的成果最终落实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上。

七是加快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国际合作网络。进一步升级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计划,以先进技术应用和急需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快构建“平台对平台、学校+企业”的产教融合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参与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教育和产业并肩“走出去”。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作者: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Copyright © 2012 枣庄学院发展规划处 |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北安路1号 | 邮编:277160 | 电话:06323786702 | 邮箱:zzxyfzghc@163.com 鲁ICP备05047007号